勇敢只是因為知道有些事情比恐懼更重要。
面對是因為瞭解沒人能在失去摯愛後全身而退。
從緣起到驟變確實是個沉重哀傷的過程,而我們的教育未曾教導我們如何健康的、安心的、抵禦他人的允許自己悲傷。
喪禮結束後,外人和自己心裡都期望要重回正軌,而事實上卻難以達成,如此的身心拉扯,最終常以生病收場,人生變調。
親愛的朋友們,堅持下去,喪慟從來不是幾小時的談話可以改變的。起起伏伏、反反覆覆是常態。
您注意到了嗎?接下來的二週,溫暖的撫傷和令人振奮的重生即將展開。我不能告訴您,悲傷終會過去,人生會苦盡甘來。
我們每個人的故事都由自己創造,結局也由自己完成。若非26年前姐姐跳樓自殺,我不會走向林綺雲教授成立的生死學研究所,不會遇到所裡溫暖的教授、同學們,特別是這次的語談人,佩怡老師和方同學。
從研究自殺者遺族到悲傷輔導、自殺防治,走進淡水馬偕跟著方醫師做靈性成長研究。再來遷居淡水、認識一大群楊醫師、然後結婚生女,否極泰來。
而這一次,煎熬的七天六夜媽媽驟逝,我曾經以為美好的日子已經結束,人生已過賞味期。可是卻創造出生死傷痕,琢磨出一位堅強獨立、隨遇而安、理解生死與悲傷的女兒。
日落是沉潛日出是成熟,沒有從前,哪來此刻的緣分呢?我何德何能,可以坐在佩怡老師身邊當主講人,可以有這四場美好的讀書會,可以給女兒一個良好的身教和機會教育。
得失之間,無須衡量也不必問值不值得,有選擇的話,我比任何人都希望不要和媽媽姐姐死別。事實無法改變,我們卻可以靠著撫傷與重生,讓悲傷達到讓人滿意的狀態。
也許,是個機會,是個方向。畢竟人生無法快轉,誰都不能越過死亡去擁抱生命。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死傷痕
    全站熱搜

    芯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