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人以為事情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一定可以堅強面對,然而人其實沒那麼堅強,給自己一點時間來面對,因為故事不會因而終止。」一位好友被訪問的時候說出了這段話。驚訝於他這樣的說法……。

 

還記得多年前在車上,我們曾有過的對話像是這樣的...

他:「妳最近怎樣?.

(我,笑而不答)

他:「很久沒有人可以和妳談談那些事情了...

(我,笑而不答)

他:「妳有話想告訴我吧!」

(我,皺眉點頭)

他:「我在開車,看不到妳的表情。妳得用說的,我才能知道...

(沈默...

我:「我最近...睡的很糟,半夜醒來很想逃跑...很怕」

(之後的對話略過...跳到談話結束之前的對話)

他:「你以後不用這樣吞吞吐吐,有什麼話可以直接跟我說。」

(沈默...

他:「妳的感覺很敏銳,但妳總說不出那些感覺,也說不出別人是用什麼樣的感覺在對妳。」

(沈默...

他:「都這麼熟了,妳在害怕什麼?我又不會因為妳說了什麼就怎麼樣...

我:「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說這些話對你來說不是問題。但是,對我來說,很難。」

我第一次很坦率的說。也許很多話對很多人來說可以輕易的說出口,對他來說也一樣,不是問題也不成困擾。

他:「嗯,我確實沒去體會妳的困難。看妳,連生氣都這樣含蓄。」

 

在這段從失落開始的癒傷旅程上,好幾次我感到失望。如果妳也有過創傷性的失落事件,那麼該有心理準備,妳的親友也許常讓妳感到失望。事實上「失望」是「摧毀」的一種委婉說法。悲傷對那些不哀傷的人來說不僅陌生,還常避之唯恐不及。他們不是不愛妳,但他們確實會因為無助而傷害妳。有時你會發現,當別人問妳:「妳還好嗎?」不論妳心情如何,「我很好」是最快也是唯一不被修理的回答。有位人類學家說:「我們慶祝人的誕生,為人們結婚而喜悅,但當她們去世、離婚時,卻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因為我們知道在快樂的場合該說什麼話或該有什麼反應,但不知道對那些痛苦的人說些什麼才好。因為痛苦使多數人感到極端的不自在,而想要避開。

 

我常常能在正確的時間打電話給其他需要幫助的遺族,並且給他們,他所需要的。這並不是巧合,只要妳經歷過一次,你就可以預期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而當事情發生時,妳也知道該說些什麼。有一陣子我有一種「以死明志」的渴望。如果我的自殺,可以讓他~一位專業助人工作者,更加深刻的瞭解悲傷的沈重,以致於他能陪伴而不摧毀那些需要他的。但我不是他的手足,他也不同於十八歲時的我,那樣的脆弱與不成熟。於是放棄這不切實際的想法,以更多的耐性來面對自己以及一切。

 

悲傷是一種感覺,傷心是一份工作。感覺不會自動消失,妳得工作承擔這份責任。愈是企圖去控制妳的感覺,或是假裝你從未受傷,悲傷將永遠跟著妳。「悲傷是一種最高尚的情緒,這是妳給失落的一份禮物。」自悲傷中復原所獲得的最大的好處是,妳克服了最糟的狀況並登上了頂峰,你可以成為一個不同於以往的人,比從前更堅強、更好。

 

你以為故事會終止,其實不會,故事會一直一直說下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芯秦 的頭像
    芯秦

    楊浴癒心生活坊

    芯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