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再一次,我沈溺在自殺者遺族團體的文本...關於A的舅舅、B的兒子、C的朋友... 火焚的聲響、遺體扭曲可見的痛楚,跳樓撞擊造成的大片傷口、肢體的斷裂,溺水之後脫落的頭髮與讓人驚恐的容顏...這些遺體的描述,讓我一再地中斷,就是無法好好的讀完。

 

        其實每一梯都一樣。讀第三梯的文本時,我也煎熬了一陣子,只是時間過了,也就忘了。這些故事總能輕易的勾起...勾起什麼呢?「自殺者遺族」對我來說,不是回憶、不是研究任務、不是生命意義,而是人生。誠如賀凱在論文致謝中所寫的:「身為自殺者遺族,我並非選擇了一個名為自殺者遺族研究的任務,而是選擇了一個名為自殺者遺族研究的人生。」

 

        終於到了第十五年了。具體的一天、一天,累積到五千多天,居然會變得好抽象。我沒想過姊姊自殺後,我還能再活十五年。想到她的跳樓,仍如昨日歷歷。想到這段漫長的療傷之路,又覺得距離好遙遠。再用賀凱的句子:「十五年,血肉化盡,情恨猶存」。

 

        這些年,學業的關係、研究工作的關係、自己性格多愁善感的關係,我沒有一天能夠倖免,能不想起她。有時,我只期待,能不能「晚一些」想起她,起碼,在我起床之後,能保有一段心不痛的時間。但我總在出門上班前,需經歷一陣,心被刺傷的痛。十五年,十五年,人生有幾個十五年?

 

        早上,我在家附近,幫了一位身上帶著一堆管子的病人回醫院。前天夜裡,我請警察幫忙一位酒醉路倒的民眾回家。我發現周遭的人、事、物,可以輕易的引發我的負向情緒,因此,我無法視而不見。我必須伸出援手,付出愛,來緩解內心的衝擊。

 

        面對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已是如此,更何況面對我心愛的姊姊。我相信,唯有逃避愛,才能逃避悲傷。喜、怒、哀、樂都是同等可愛的情緒。說要「走出」悲傷、悲傷「輔導」其實是在對悲傷情緒貼標籤、污名化。

 

        因為有愛,所以悲傷。因為心軟,所以容易刺傷。對我來說,這就是生命的厚度。真實的對生命事件回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芯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