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本書「我‧拋棄了的‧女人」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是,愛不只是看到別人受苦,而生的憐憫之心,不只是與悲傷者同悲傷,卻無任何作為,而是要努力與忍耐。我很同意這樣的說法。

 

前一陣子本院在台灣首先發展一些可以進行人工流產的標準,我們透過婦產科、兒科、精神科醫師、牧師、社工所組成的倫理委員會來討論。但是,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做決定或是替別人做決定之所以做的不夠好是由於我們對生命的體驗不足,因此我想分享珊珊的故事。

 

珊珊今年26歲,她的家族有肢體方面的基因遺傳,大約有50%的可能性。她有一個姊姊是「五隻手指的」,從前我會說姊姊是「正常的」,但是珊珊讓我學習到這樣的形容是不對的。因為當我們在同情別人或說別人不正常的時候,那其實傳達著歧視的意味。珊珊每一次提醒我的時候,我不但虛心接受而且覺得很慚愧,更覺得要學習的仍然很多。

 

「雖然我的雙手雙腳都是兩隻指頭,但這不是缺陷,只是不同特徵。」珊珊說。珊珊在台灣出生長大,國中畢業後獨自赴美當交換學生,隨後進入芝加哥藝術學院從事藝術創作,取得藝術治療的碩士學位。

 

打從她出生開始,總有陌生人無禮的盯著她的身體看,無數次她在內心喊著「為什麼這個社會不喜歡像我們這樣的身體?為什麼像我們這樣的小孩不能擁有應得的愛,甚至要被丟掉?」後來她想起一位心理學教授說過:「不要只是看著眼前的問題,而要做些事情來幫物、解決問題。」於是她將心疼、怒氣、不滿和難過昇華為一系列「我本完美」的藝術的創作。

 

Imperfect本來是不完美的意思,這個字老愛纏著珊珊。直到有一天,她發現Imperfect拆開就是I’m perfect,那就是「我是完美的」!於是她創作出一系列是何不同身體的人可以穿戴的物品。例如,她把五指手套剪下多餘的指套,用黑線縫合,成為她專屬的第一雙手套;同時,她設計一款「美麗無畏」的夾腳拖鞋。她要讓所有肢體與眾不同的人們知道,有不同的肢體很好!不用以其他人的形狀和長相做標準,不用再躲藏,我們可以做自己!我們已經、已經很完整。

我們的醫學知識教育我們,大拇指很重要,它代表50%的手部功能,讓我們擁有鉗型抓握的能力。這成為很多醫師先入為主的認為裝上義肢比較好,可以跟正常人一樣。如果我們是本來有的,卻失去了,那才叫做失能。但是對珊珊來說,她的二指(趾)可以拿剪刀、用筷子,她走得很好還可以跑跑跳跳。她沒有不夠!這二指(趾)就是百分之百的完美。

珊珊的故事給我很大的啟發。她的努力與忍耐正是愛的展現,她傳達的訊息要讓我們的社會學習如何去愛、去尊重各種不同的存在。讓我們在做選擇的時候能夠看見更多元的可能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芯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