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3690_10152109782360517_814831578_o      

 

很無奈的決定來整理這篇文章。

其實這是我在研究所時期,修「發展心理學」時整理的專題。

主題是:家庭暴力-攻擊行為。沒錯!打孩子是家庭暴力,是一種攻擊行為。

 

家庭暴力可說是兒童與青少年暴力與偏差行為的溫床。

 

對我來說這不是個問題,我一直都知道「不可以打小孩」,

我也選擇當一個不打小孩的媽媽。

但是每當我聽到周圍有人打小孩,甚至打了孩子還沾沾自喜認為是非常有效的管教方式,

甚至是驕傲的說她幫家人管教孩子,打了親友的孩子...都足以讓我難過到睡不著。

 

所有的施暴者都會給自己找到合理化的藉口

會打小孩的人也是一樣,絕對可以為自己找到一百幾十個合理的理由。

但每次開口勸,都讓我身心俱疲,猶如螳臂擋車...

打到這句成語,不免就讓我想到我的同學同事們,從事自殺防治也好、推廣安寧療護也好,哪個不是螳臂擋車?

所以,擋...再擋擋吧!

 

我常常在想:「孩子的先天,是你給的。後天是跟你學的,否則也是被你影響的

孩子就像是海綿、像是白紙,到底,你到底憑哪一點認為你有立場打他??

當你打孩子的時候,其實你只教會他一件事那就是:身體暴力是可以被接受的

所以別人也可以打我,所以我也可以打別人。是嗎?

 

很多人打孩子的理由是因為他「很歡」、他「不睡、不吃」他「不聽話」

首先,當你覺得孩子在「歡」,在無理取鬧時,應該要先去了解孩子的需求,

他必定是感到不舒服,不知怎麼了又不會表達。

其實,需要我們先冷靜下來、後退一步,深呼吸,保持微笑,

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淡定,這樣對孩子更有幫助。

而非比他更情緒化的去暴力攻擊他!

 

其次,吃飯睡覺這種事,那實在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你有失眠睡不著的經驗嗎?你曾在吃飯時間偏偏就是沒胃口嗎?

如果你有時不吃、不睡就要被修理,那只會越來越擔心,越容易發生睡不著、吃不下的狀況。

孩子其實累了就會睡、餓了就會吃。不吃、不睡就是他不夠累、不夠餓。

或者不是不夠累,是因為你比他還累。

 

要說到「不聽話」,那真是我最受不了的理由了!世界上有誰喜歡聽誰的話?

我們自己又有多聽話了?

老媽要我們多穿衣服,也不見得每次乖乖多穿,老師說要好好讀書,有認真讀嗎?

老婆要你洗碗、倒垃圾,每次都立刻去做嗎?老公說不要亂花錢、亂買東西,有做到嗎?

如果「不聽話」就可以打人,那真是所有施暴者的最好理由了!~

 

有些家長會打小孩,有些小孩也特別欠打,

還好,會打的都生到欠打的。為什麼?因為都遺傳了相同的脾氣和固執。

我其實一點也不想用「欠打」來形容小孩,但每次開口勸,經常都是聽到,你不知道啦!他真的很欠打!

心理教育學廣為研究的主題: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就是期望的應驗。

你覺得他壞的欠打,他會就符合你的期待。

我被打,我是個壞小孩....

 

對孩子來說,長期被打,特別是被自己最愛的人打,是一件讓他極度困惑的事。

有人愛我,但又會打我。我又想靠近,但我又很害怕。我一定是個很糟糕的孩子,不然為什麼我愛的人要打我?

打小孩的後果,除了增加孩子的恐懼外,最糟的影響,是讓他失去自信。

試問,孩子小小的心靈,有什麼足夠的經驗法則來說服自己,愛與打可以等同的?一個給予溫暖,一個帶來恐懼。

為了讓孩子守規矩,代價是他的自信。這種交易是絕對不划算的。

 

 

如果他發展還沒到,就被要求做超過他發展可以做的,那麼處罰再多也不會有效。

如果他的認知不正確才犯錯,那他只需要被教,不需要被打。

如果他是因為情緒卡住了,那麼處罰只會讓他更孤立。

 

「玉不琢不成器」可能是錯的,美國一項兒童心理研究顯示:

童年未被體罰的孩子,成年後的智商高過童年常受體罰的人。

與其打小孩,不如在他做對事情時給予鼓勵、讚美。

 

打孩子永遠是不當的。

「打」不是輕微的處罰,而是暴力攻擊行為,

是恃強凌弱,是權力較大的人對毫無自衛能力的人動武。

當你打孩子的時候,你正在教他,身體暴力是可以被接受的。

處罰從來不是改變行為的方法,

只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或是學會說謊來迴避處罰。

因為這通常只告訴兒童不應該做什麼,卻未教導他要做什麼。

 

有諺語說「孩子不打不成器」,或許有人會想「我也被打過呀!那傷不了我」。

但如果安靜的坐下來,仔細回想自己小時後被打的感受,

以及體罰如何影響你對自己的看法,或許會有不同的結論。

沒有人被打而能逃過其所造成的混亂、痛苦、憤怒及羞愧。

通常孩子會推論:自己一定很壞。也可能導致低自尊。

小時候常被打的孩子將來也很容易成為會打小孩的父母。

有人可能仍會想,「我也常被打啊,哪有什麼壞影響?」

老實說吧~會用暴力的攻擊行為來對待自己年幼無助的幼小孩子,這影響還不夠大嗎?

 

 

如果你打過孩子,也不必心存罪惡感,顯然你並不孤單,

大多數父母在不知道體罰的傷害性之前都打過孩子。

好消息是,道歉就能抹去這樣的影響。

向你的孩子道歉,跟他解釋你很抱歉,你打了他,你錯了,他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這過程也能使孩子學到「犯錯是難免的,但可以被糾正」這是一個美好的典範(陳綺文譯,2003)。

 

我從不是個好脾氣的人,也曾用嚴厲聲音指責小孩,也曾被孩子激怒,當下我就停格。

跟孩子說:

我現在...很想扁你,不過那是因為我自己脾氣不好,修養不好,不是你的錯!妳是個可愛的好孩子!

 

我會繼續選擇當一個不打小孩的媽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芯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